生管的任務是在提高人、機利用率至最大的條件下,達成按期完工交貨的目的。所以其內容包括(一)計劃、(二)工作派遣、(三)進度查詢與管制等三大項目。為圓滿達成以上任務,生管開出之「需要日期」及「完工日期」必須有絕對的權威性,而此日期之合理訂定,則有賴於正確的工時估計及程序安排。所以IE的是否堅強,直接決定生管的好壞。 
        本廠因產品尚未標準化,固定資料(標準零件表、加工程序表等)尚未建立。且接受特定用途產品之訂貨生產,故生產管制最為複雜。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並不十分景氣之狀態下「搶」進來的生意,前置時間普遍不足,而生管人員人手不夠的情況下,更增加管制作業的困難。目前本廠的生管,就在此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狀況下,淪為只填派工單的地步,而致工作延誤的一再發生,如果不去深入檢討,對問題癥結做一根本解決,則問題仍將繼續發生下法,再好的生管人員亦是無能為力的。
以下是個人所見,略提一二:
 (一)建立外包及粗材獲得日期之權威性
    「十次停工,九次缺料」,本廠生產多為特殊用途之訂貨產品,故其零件千變萬化,而數量很少,加上採購前置時間太短,廠商多不願提供服務,故原物料及外包、外購零件常有延誤,且品質不合要求,而致待料或製程變更而使效率大為降低,故為確保物料之適「質」如期獲得,應: 
        1.對各供應商及托外加工衛星工廠作交貨品質、信用、技術、設備、人力、價格等評鑑工作以消除目前零件退貨及不按期交貨所造成之困擾。 
        2.籌措一筆資金,對小批零件採購,及零星發包提供優厚的付款條件,以為上條之後盾。 
        3.對物料作A、B、C分析,行重點管制,如客戶堅持用國外採購之零件或非標準品時,應相對要求延長交貨期限。 
        4.簡化零件採購及發包手續,加強分層授權,建立代理人制度,以縮短前置時間。
         5.比價只能在時間充裕時為之,居泥於比價手續而失採購時機,導致延誤是最不划算的事。
 (二)建立催查制度
        目前廠內製作之零件千變萬化,且加工程序複雜,各組間互相流傳,靠人力追蹤實屬浪費,故唯有靠制度追查。以多聯式工作單發至現場,當每組加工完交至下組簽認後必須有一聯送回生管,並以送回之日期與預定完工日期比較,是否有延誤,而以此延誤百分率之統計,做為各組長能力之考核(應參照該組當日或週總工時與可用總工時之比率修正)。操作員則以實際工時與目標工時之比率,參照不良品數而作績效考核,並以此考核做為加薪或升遷之依據,以消除目前工作單似乎只為會計做帳用,且常有下落不明之現象。
 (三)進度編排須有週詳計劃
        配合不當是工作延誤的主因,而任意編排進度,必定導致配合不當。所以業務在接洽生意時,與生管間必須隨時連絡,在估價過程中即做好程序分析及標準工時,待簽約決定後,生管立即可依此資料排定日程管制表(或PERT),並參照全廠工作負荷管制架上所顯示的生產餘力,做全盤性的靈活調度,並對有問題之操作(Criticle之處)做重點管制,故「工」之估計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管制之成敗。 
(四)建立人事考核制度,提高士氣及效率
        日本終生效忠式的管理方式,有其存在的社會條件,在本省自由的勞動市場中,沒有良好的年資升遷及退休制度下行之,只有使工廠變成訓練所,而按步就班的制度,唯有保障弱者,淘汰強者,最後將使工廠內人員不少,而真正能做點事的寥寥無幾。所以對績效、技術、年資、進修潛力、服務態度……等須明訂點數,以積分多寡決定個人之升遷,以達到公平競爭之目的。 
(五)對開發性之產品須有專人主持
        以Team Work方式為之,並須確實記錄製造之每一過程,所發生的錯誤及解決之過程,按期開會檢討以免人員離職或匿法自私,而造成生產初階段仍有一連串之「試製」發生,影響正常之生產。以上五點是就個人觀察所得之一點心得,工作催查的失敗導因於進度安排的不當,進度安排的不當導因於標準工時的不易獲得,標準工時的不易獲得導因於工作程序之未能建立,所以以上各點都是息息相關的。
      依目前本廠現況觀之,生管要能做好,生管人員至少須有六人,其中主管一人,抄寫、統計員一人,受過MTM-2及MODAPTS訓練之強有力之IE人員四人(預定測時法中以此兩種較適合本廠生產形態)。平時擔當廠內日常工作安排、研究工作簡化、及標準加工程序、建立標準加工數據,以為預估工時之用,並可調撥技術課做臨時夾具設計。當業務接洽生意時,則調撥作估價,並做程序分析,以便正確的估計工時,唯有工時估計正確,才能獲取穩賺的業務(政策性業務例外),因其為生管人員,了解廠內現況及生產餘力或超負荷之能力,可在獲利率之高低上發揮調節廠內工作負荷之功能。當簽約後,對特殊零件、特殊刀具可立即請購,爭取前置時間,並依估價資料排定進度,做管制之依據。目前零件表由業務、技術、生管分別製作,多則三次,少則兩次,不完全而難把握時效,浪費不少,不若IE一次完成各單位都可利用。目前工時完全靠經驗猜測,故進度也就僅能大概安排,對現場工人亦無考核依據。加工程序問題則推諸現場組長、增加組長、課長負擔,甚或聽任工人愛怎麼做就怎麼作,待發生錯誤再來解決或要加工了才發現沒有刀具、夾具而耽誤。所以估價詳細對未能拿到的業務來說似乎浪費,但對獲得的業務一定可以保證交貨。以上是個人淺見,還望不吝指正。

葉秀經顧問

fritzyeh@gmail.com

 

arrow
arrow

    fritz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