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經常要求現場要消除浪費,對管理的浪費,則往往因為管理者身陷其中,而自以為理應如此,無法可改了。 其實現場錙銖必較所節省下來的成果,遠不如管理者一個觀念的改變 ..,諸如:
對一個公司來說,最大的危機就是『策略錯誤』。而管理階層往往為了『面子』,不願面對客觀的診斷及查核,而錯失即時修正的機會。
其次,『瞎忙、短視的幹部』往往是浪費的根源。大部分的公司文化都以『我很忙』做為員工價值的判斷,而不去追究他為什麼忙?
說穿了,管理的浪費主要來自兩大部分:
A、是前面說的『策略錯誤』,主要是對環境的分析與掌握不足,勉強訂出來的策略無法展開,或訂出來的KPI對經營並不起關鍵作用,執行與追蹤就不了了之了,完全無法發揮策略主導的作用。
B、另一個浪費主要來自系統:
1.操作的浪費:流程規劃太過繁複、內部信任度不足,造成太多的牽制、稽核、會簽、報告,核准層級過多,簽名就是最大的浪費。
2.資訊盲目的浪費:業務變動的長鞭效應,無法即時消除、沒有即時性的ERP系統,配上錯誤的接單、採購、物料策略,產銷協調雞飛狗跳是常有的事。
3.知識獲得的浪費:程序書、指導書不易閱讀,組織知識不累積、不分享,造成無知的浪費。
4.溝通、協調的浪費:主要是公司願景方針不明,員工缺乏一定的行為準則。層級過多、事權分散、指揮系統分歧,造成幹部無所適從,靠著會議背書。
其實,系統卻是『人』訂的,會造成上述結果,有些是政治因素。而絕大部分來自『重視有形花費,忽視管理成本』的習慣。不找專家,一切自己來,視野不夠寬廣、工具不適應的結果。更糟糕的是,自己無法警覺有多少浪費,更沒面子找專家來診斷。這也是那麼多大象的由來。
歡迎批評指教!
老葉
0709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itz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