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製造業還是服務業,都靠著『流程』將產品傳遞給客戶。中間有沒有附加價值,就是企業成敗的關鍵。所以探討流程的績效,常常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要如何改善,就要回歸到系統的本質。
ㄧ個流程要能順利運作,依靠的是流程的本質,也就是人、機、料、法要按照當初設計的規範運作。由於這些人、機、料、法的不一致性,產生了變異,造成流程產出的結果不如預期,這就是所謂的『品質不良』。為了使流程能忠實的完成預期的效果,就要對『流程』進行管理。包括:
A、對流程本身的管理,也就是系統的管理。常聽到的有ISO9001、ISO14000、OHSAS18000…,以及針對產業要求的TS16949、TL9000、ISO13485、AS9000、ISO22000、API-Q1….。
B、著重流程內容模式的有TQM、TPM、TPS….等。
C、從現實角度看的人、機、料、法管理,由於顧問的各顯神通,也許創造出許多炫酷的名詞,還是逃不脫『現場管理實務』。主要的有『事』的管理及『人』的管理,前者如物料規劃、生產計畫與管制、產線安排、設備管理、工作改善….,後者則牽涉到現場的使命、現場的組織、領導統御、部屬管理、工作方法…等等。至於品質上的問題,由於所佔的比重相當大,通常以專章來處理。
D、品質問題的處理所依賴的都是PDCA,所謂的戴明循環。運作的模式通常分為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流程,如,QC Story、8D、6標準差…。運用的工具,如,QC7大手法、新QC7大手法、管制計畫、MSA、統計手法…。
製造品質問題千百種?劃一張[製程持續改善的循環圖]提供各位檢視您的製造系統,問題出在哪裡?(看不到請看FRITZyeh)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itz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