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末期,由於科技的快速進步,工業產品生產的速度,呈幾何級數的上升,有限的利基市場,很快的飽和。企業為求生存,不得不求新、求變,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來創造新的市場。然而,跟隨者的腳步也從不放鬆,很快的,新的市場又飽和了。如此週而復始,企業競爭的條件越來越嚴苛。到了21世紀,更是一個快速變遷的殺戮戰場,組織的競爭環境一夕數變,雖然各公司都極力建構創新和極具彈性的組織架構,希望強化應變的能力。由於組織的惰性,加上害怕變革的陣痛和不確定性,許多組織卻仍然因循過去的運作(思維)模式,漠視外界的變化,而常常錯失變革的契機,甚至一蹶不振。在20世紀中,許多赫赫有名,氣焰囂張的企業,如今安在。甚至在20世紀的90年代,還響噹噹的名號,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不是倒閉就是被購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漠視環境的變遷加上老大的心態,不知或不肖加以應變,成為競爭下的犧牲品。所以,一個組織在生存發展的途程中,必須時時自我診視,發覺缺點、浪費及尋找改進的機會,在組織走下坡之前,掌握變革的契機,適時整頓、調整企業的策略-產品、規模、方向與做法,才能永續經營。一個客觀的經營診斷,以旁觀者清的立場,診視組織現況,並由客觀的數據作佐證,可以提供組織了解自我的優劣勢及改善的契機與著力點,是一個投入少,產出價值高的活動,應在組織中適時的實施,以確保組織競爭力的永續不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itz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