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TTQS推行6~7年來,雖然說績效卓著。但是,至今通過評核的企業也不過2千8百多家。相對於國內數十萬家的企業來說,比例上實在是相當的低。為什麼對一個立意良善的制度,企業的接受度卻是那麼的差?實在值得推廣單位好好深入探討。以下就輔導中實際感受到的企業反應,就TTQS計分卡,作比較深入的剖析,提供當局作為改進的參考。
壹、中小企業推行TTQS計分卡常見的障礙:
一、企業依據本身所具備的條件,以及所處的競爭環境,有其最佳的經營模式。一綱一本 缺乏彈性的TTQS,很難套用於千變萬化的各種企業。
當然,對於一些規模夠大,組織健全的『優質企業』,TTQS不過是他們最基本的要求。TTQS的推動,只是給他們錦上添花,拿個獎項。顧問輔導都是多餘的。但是,對於大部份的中小企業來說『臨機善變』才是他們生存的法則。自然不能侷限於一綱一本的窠臼範疇中,為了一個制度化的訓練,趕不上公司經營的彈性需求。
首先,廠商非常高興的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輔導。但是,聽過輔導顧問師第一堂的簡報,許多不是被產投或人培計畫綁架的企業,就打著退堂鼓了。究其原因:
1、 相對於組織精簡的企業,架構太過龐大。
廠商認為那麼大的框架,做起來費時費力,能帶來多大的好處還不知道。中小企業的訓練,大多是偶而發生需要時,才即時辦理的。公司規模沒有大到需要專人來處理,外包給專業訓練公司是一般的做法,TTQS制度無法在企業內紮根。
2、 以獨立的系統導入,而不是融入組織的經營管理系統中。
公司是要經營的,不是專為訓練而設的,TTQS的制度必須融入在日常管理中,讓企業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輔導顧問師無法在十幾個小時的輔導過程中,將TTQS融入企業的管理系統中,而是另建一個TTQS系統給評核委員看(如要求訓練品質手冊、訓練政策)。讓企業覺得推行TTQS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3、 推廣的姿態過高,過分膨脹TTQS的效果。
訓練只是企業經營的主要項目之一,而TTQS卻是推廣單位的全部,評核委員或輔導顧問師,把它當成是企業經營的最重要部份,甚至無限上綱至要求經營最高階層的參與及製作訓練品質手冊,造成經營體制的疊床架屋。
二、過份強調願景/使命與策略展開在訓練計畫上的重要性
訓練需求除了從策略發展所形成新的職能需求以外,還有彌補職能落差的即時性需求及個人生涯規劃的未來發展性需求。
1、 企業不認同願景的實用性。
許多企業的願景,都已: a. 只是口號-流於形式,或 b. 成為貢品-聊備一格,甚至 c.成為反諷-淪為笑譚,。顧問又來囉唆,十幾小時,能做什麼?
企業經營理念與價值觀固然是企業經營的方針與員工行為的導向。但是對於大多數靠個人領導的企業來說,通常願景都很簡單,叫作『賺錢』,其次是『掙扎求生存』。老闆的直覺在這種千變萬化的經營環境下,還比不實在而且僵化的『策略』來得有效。員工在老闆的領導下,形成了各異其趣的企業文化,存活了十幾年。但是通常都不會把『賺錢』的願景,赤裸裸的行諸文字。
2、 對企業經營的理想化要求,脫離現實。
願景使命並不是企業訓練需求的唯一來源,也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要做策略展開才會有訓練需求的。TTQS開宗明義就要求願景/使命及策略展開的明確性,這一部份如果沒有分數,接下來的系統性、連結性,總共是25分。沒有願景,企業就不容易通過了。事實上以企業的概念:實施例行性的訓練何必如此勞師動眾,不過是申請個補助款而已嗎。真正從策略展開所引發出來新的訓練需求,也無法等到次年四~五月間,人力資源提升計畫才來訓練。
3、 輔導訓練體系卻要切入高層經營管理,與受輔導單位的認知落差過大。
企業派出來接受輔導的人員,大概都只是人事專員。聽到要從願景/使命開始,還要展開『策略規劃』。基本上,根本不是他的職責範圍所能及的。為了在四次的輔導過程中,圓滿達成任務,只好應付了事。願意配合幫忙掰的就是好的輔導顧問師,否則,他就另找訓練公司承包整個訓練計畫。在那些專業人員的包裝下,不但自己全不用費功夫,還可以拿到更高的分數,得到更高比例的補助款。
三、中小企業執行SWOT及TOWS矩陣的實際困難
對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老闆來說,只能感覺到日常經營所處的環境,完全無法預知經營環境的變化與趨勢。對一個自己無法預知,又完全無法掌控的未來,做一些完全沒有根據的分析,實在是浪費時間。
1、 企業無法預知外部環境的變化。
台灣的製造業,大部份都是代工產業或只是供應鏈其中的一小部份。在供過於求的激烈競爭環境下,客戶都不按牌理出牌,而且常常缺乏誠信。外部的機會與威脅一日數變,企業只能強化應變的彈性來即時回應,與當初策略規劃的預想狀態完全不一樣。也造成企業老闆對策略規劃失去信心,漸漸的就不做了。
2、 獲得外部資訊的成本太高。
中小企業對環境知識的掌握能力不足,是另外一個障礙。外部資訊成本非常高,對中小規模的經營者也負擔不起。從官方獲得的資料,通常太過籠統,無法掌握外部的機會與威脅。加上許多中小企業的幹部,平常忙於日常工作,對外部的變化毫無所知。要他們做TOWS矩陣分析,效益非常有限。久而久之,他們覺得老闆的直覺反應還更為有效。
四、過份強調訓練的立即效果
訓練要求要有效果,似乎理所當然。TTQS過份的理想性及立即的效果要求,卻造成輔導與導入企業對制度的扭曲。如果訓練績效真的有那麼直接,也不會有企業經營不善或倒閉了。
1、 僵化的成果評估要求。
我們當然可以對技能性的訓練施行測驗,來了解他的學習成果。但是對於一些形而上的態度面問題,是不能從考試得知他行為態度的改變。而且也不能期待上過幾小時的課程,就能達到行為改變的效果。
2、 企業無法認同經營績效是由訓練而來的。
至於對企業經營所帶來的ROI,更難有直接對應的公式可以計算的。經營績效的展現,是許多複雜因素交互作用,造成的結果,絕對不是只有從訓練效果來的。TTQS過份強調訓練成果的好看,也讓許多輔導顧問及申請的廠商非常困擾。加上輔導完畢短短兩、三週內,就要接受評核。可想而知那些資料是怎麼來的。
3、 訓練成果是極度的落後指標。
不是所有的訓練效果,都能馬上評估出來的。許多訓練只是要員工有一些概念,應付未來不時之需,或是期望降低推行專案的阻力。縱使是有明確專案目的的訓練,也要待專案完成後,才能評估它的ROI。短則數月,多則數年, TTQS為了年度專案績效,卻漠視時間差的問題,輔導完畢就急著要廠商接受評核,企業為了拿補助款也樂於配合。對TTQS公信力的傷害就沒人管了。。
貳、建議TTQS的改進方向
一、將TTQS的評核制度分成『優質企業版』及『企業經營版』。前者適用於組織龐大、制度完善的大規模企業,或者要追求TTQS國家品質獎的組織。
1、 現有的TTQS可以作為『優質企業版』,強調其系統性及完整性。提供企業檢查其訓練系統的缺失與改進機會。評核委員必須具備豐富的企業運作實務經驗,去瞭解企業習慣性的語言與其既有的系統,匹配到TTQS的條文,求其效果的相同性。不是要求企業改成TTQS文件來接受評核。
2、 『企業經營版』訂定『通過|與『不通過』,兩個標準。著重在企業ISO系統下的訓練程序,考量企業的現實面而對TTQS的要求給予彈性的解釋。以不同等及的PDDRO來提升企業的訓練績效。
二、將PDDRO各階段的作業要求,分成不同等級的作業模式,依據企業規模與經營模式,選擇適當的PDDRO各階段的運作方式。
1、 計畫(Plan)要求簡化為:
有適合企業營運及規模的訓練需求評估模式。
執行類似PDDRO的訓練程序及適當的文件。
訓練規劃與經營目的或解決當前困境有適當的連結性。
辦訓職責人員具備辦訓目的與執行相關知識。
2、 設計(Design)
10 訓練產品或服務的採購程序及甄選標準。
改為『訓練課程選擇及講師聘請的合理性。』
3、 成果(Out Come)
刪除19訓練成果。
(極度落後的指標,又缺乏明確的相關性,不適合做為證據。)
三、讓評核員多一點彈性
對任何一個企業,外部評核都是一個干擾的作業,企業避之唯恐不及。TTQS如果不能帶來實質的利多,企業只有敬謝不敏。
1、 落實系統的效益稽核,而不是文字的填空遊戲。
條文中過多的假設性預防措施,太過鑽牛角尖。企業在實務及現實性的考量下,都會採取比較彈性的做法。評核委員必須有他的判斷力,而不是咬文嚼字的填空題。
結論
TTQS的推行,必須依據企業經營的客觀性需求,將TTQS建置在企業經營管理的系統中。尊重企業訓練需求的多元性、正視企業面對競爭環境變化的無奈、面對企業執行策略規劃的困難性、訓練成果的時間落差與非必然性的事實,來調整推動的步驟與作法,才能讓企業普遍的樂於接受。
作者:TTQS輔導顧問:葉秀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itzyeh 的頭像
    fritzyeh

    3C講師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TTQS輔導

    fritz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