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7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技術委員會發佈ISO9000系列的品質保證系統以來,歷經二十個年頭的進化與演變,ISO9001已成為這二十年來影響企業經營最為廣泛的經營管理技術,不但成為經營管理界的標準術語,更影響了全球數十萬企業或組織的經營與運作模式。許多企業以ISO9001為基礎,建立了適合該企業的精簡制度,從而改變企業文化,成為該產業的強勢競爭者。但是,不可誨言的,更多的企業覺得ISO9001礙手礙腳,尤其是基層作業的工程師,更是抱怨連連。兩者的差異如天壤之別,其原因只有一個:前者是為了企業本身量身訂做的ISO9001管理制度,後者則是應市場要求為ISO而ISO的應付式認證系統。
ISO的本意是要幫助企業建立管理品質,提升供應鏈間的績效。卻因為要保持適用於所有組織的彈性,給予組織太多的自由空間,讓一些不肖廠商得以遊走其間。認證的龐大商機與稽核員的大量需求,造成稽核監控制度流於形式、稽核員良莠不齊、輔導顧問削價競爭,造成一本品質手冊抄遍天下的可笑現象。更少有人按照ISO9004的指導綱要,扎扎實實地檢討企業流程應該如何訂定?要達到什麼目標?八成以上的企業,仍須靠嚴格的進料檢驗來控制通過ISO認證供應商的進料品質。實為追求供應鏈績效的一大諷刺。
其實ISO9004開宗明義的指出組織之目的,在於:
a) 以有效果與有效率的方式鑑別及符合其顧客與利害相關者之需求及期望,以達成競爭之優勢。
b) 達成、維持及改善組織整體之績效及能力。不只提供直接利益,還要對成本及風險管理有重大的貢獻。
ISO9004針對ISO9001的每一個條文都有建議性的指導綱要。有企圖心的廠商只要在內、外部稽核時,要求稽核員應用ISO9004各條文,作為稽核的準則,就能使企業以正常的心態來發展ISO9001,回歸其本質,讓所有推行ISO9001的廠商確實達到提昇整體供應鏈績效的結果,從而真正降低成本,提升經營績效,而不是礙手礙腳,完成ISO9001最原始的目的,造福社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itz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