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歲暮年初,各家公司爭相進行績效管理的評估作業。卻經常發現『績效不錯,為什麼還是不賺錢?』歸納起來有幾個因素,提供正在訂定明年度KPI的企業做為參考:
A、KPI不是核心競爭流程


TOC(限制理論)提到『只有解決關鍵鏈中最弱的一環,才能提升整體效益。』許多公司並不了解自己的關鍵在那裡,也不了解局部最佳並不等於整體最佳。平常沒有把管理資訊做好、對市場的競爭與產品的發展也模模糊糊,就會造成訂出的KPI無法解決企業最關鍵的問題,而被認為KPI管理績效不彰。在進行KPI作業前,好好執行卓越經營自我評量,實在是非常重要的。


B、KPI目標訂定過低


訂定KPI時,大多以今年達成的實際情況作標準,再加幾個百分點上討價還價。而沒有去做標竿比較。在當前的環境下,競爭對手已經跑到那裏了?還沾沾自喜的自以為達成目標而討賞,不是蒙著眼睛自掘墳墓嗎?這也再次証明卓越經營自我評量的重要性了。


C、過去種下的苦果


許多大公司在推行目標管理的時候,沒有考慮長短期績效的平衡。許多短視近利的部門經營人,只重視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對設備、人才的投資,造就他個人的平步青雲,後面接棒的經營者就倒楣了。特別是過去兩年一簽的外商公司駐台總經理,可以把所有資深的經理人資遣,以降低成本,先保住飯碗再說。如此飲鴆止渴的績效管理也屢見不鮮。

還是那句老話:『評估什麼,就得到什麼』,kPI訂得巧,才是績效管理。kPI不當,可能就是內部衝突的導火線。

KPI管理參考:

卓越經營自評執行變革改善

何謂BSC經營績效動態管理

葉秀經

0921-168255

fritzyeh@gmail.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itz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